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38.218
围绕“祈祷的特权”展开论述:
祈祷的本质与意义
- 与上帝的真实交通:祈祷是向上帝敞开心怀,如同对朋友倾诉,目的不是让上帝知晓处境,而是将自己引向祂,实现与天父的实际接触,获得属灵生命和能力。这是认识上帝之外,与祂联结的关键方式。
- 耶稣的榜样与教导:耶稣在世时不仅教导门徒祷告(将日常需要和忧虑交托上帝,保证恳求必蒙垂听),自己也常祈祷。作为与人类同有软弱却无罪的救主,祂通过祈祷从父那里获得能力,应对责任与试炼,其榜样彰显了祈祷对人类的必要性——软弱有罪的人更应恳切不断地祷告。
祈祷的重要性与忽视的危害
- 上帝的预备与人类的疏忽:天父随时预备赐下丰盛福分,祈祷是信心开启天国宝藏的钥匙。但人类常疏于祷告,信心软弱,而众天使以与上帝交通为最大喜乐,形成鲜明对比。
- 忽视祈祷的后果:忽略祈祷者会被恶者黑暗笼罩,受试探引诱犯罪,有冷淡退后、迷失正路的危险,因未能借祈祷获得抵挡试探的恩典和能力。
祈祷蒙应允的条件
- 渴慕并敞开内心:需感到对上帝帮助的需要,如“口渴的人”渴望活水(赛44:3),并向圣灵感化敞开内心,否则无法领受福分。
- 远离罪孽,纠正错误:心中依恋已知罪孽,祈祷不蒙垂听;出于痛悔之心、纠正错误的祈求必蒙悦纳,这是满足蒙悦纳的必要条件(非靠自身善行,而是配合上帝的恩典)。
- 信靠上帝:“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,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”(来11:6),要相信“祈求就得着”(太7:7),即使未立时得应允,也当信上帝必按最有益的方式赐下所需,因祂智慧且善良。
- 心怀仁爱与饶恕:祈祷“免我们的债,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”(太6:12),需以同样态度饶恕他人,否则祈祷难蒙垂听。
- 恒心与殷勤:要“恒切祷告”“警醒感恩”(罗12:12;西4:2),不被任何事阻拦,寻找机会与上帝交通(如参加祷告聚会),保持心灵与耶稣的通畅联络。
祈祷的方式与场景
- 兼顾不同场合:需重视私下祷告(心灵的生命),在幽静密室向神敞开心怀,摆脱环境干扰;也不可忽略家庭祷告和公众祷告,但单靠后者不足。同时,日常工作中也可默默祷告(如以诺与上帝同行),任何时间地点都可向主倾吐。
- 奉耶稣的名祈求:不仅是形式上提及祂的名,更要存耶稣的心志和精神,相信祂的应许,依靠祂的恩典,行祂所行的事。
祈祷与生活的结合
- 避免极端:无需离群索居作隐士,祷告需与生活结合,脱离社会、逃避责任的祷告会流于形式或自私,应在侍奉上帝、为他人服务中获得祷告的题材和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