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10.440
大纲
(一)布道行程的启动与团队构成
- 圣灵差遣与启程
保罗和巴拿巴经安提阿教会按手委任后,“被圣灵差遣”,从西流基乘船前往塞浦路斯,开启首次外出布道。同行者包括巴拿巴的表弟马可(约翰·马可),其母亲在耶路撒冷的家是门徒聚集处,马可因渴望献身传福音而加入团队。
- 塞浦路斯的布道与属灵冲突
- 使徒们在撒拉米的犹太人会堂传讲上帝的道,途经全岛至帕弗,遇见行法术的假先知巴耶稣(又名以吕马)。
- 塞浦路斯方伯士求保罗(通达人)邀请使徒讲道,以吕马却敌挡使徒,试图阻止方伯信真道。保罗被圣灵充满,谴责以吕马使其暂时瞎眼,方伯见神迹后“希奇主的道,就信了”。
(二)行程中的挑战与马可的退缩
- 前往别加的艰难与马可的离开
保罗和巴拿巴继续前行至旁非利亚的别加,行程充满辛苦、危险与贫困。马可因娇生惯养,无法忍受艰难,意志动摇,退回耶路撒冷。
- 保罗与巴拿巴对马可的不同态度
- 保罗对马可半途而废持严厉态度;巴拿巴因马可缺乏经验予以包容,看出其潜力。
- 后续结果:马可后来重新献身,在巴拿巴培养下成为有用工人,保罗晚年亦接纳他为同工,称其“在传道的事上有益处”(提后4:11)。
(三)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布道工作
- 安息日会堂的核心讲道
保罗在会堂被邀请讲道时,发表关键讲论:
- 追溯上帝拯救以色列的历史,提及大卫后裔中应许的救主;
- 宣告耶稣是所立的救主,约翰曾为祂预备道路;
- 直言犹太领袖因不认识基督而将其定罪,上帝却使祂复活,应验先知预言;
- 传讲“赦罪的道由耶稣传给你们”,信靠祂能使人称义,突破摩西律法的局限。
- 民众反应与转向外邦人
- 众人请求下一个安息日再听道,许多犹太人和敬虔入犹太教的人跟随使徒,使徒劝勉他们“恒久在上帝的恩中”。
- 下一个安息日,合城的人聚集听道,犹太人因嫉妒而硬驳毁谤。保罗和巴拿巴宣告“转向外邦人”,引用主的吩咐“立你作外邦人的光,施行救恩直到地极”。
- 外邦人欢喜接受,“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”,主的道传遍那一带地方。
(四)逼迫与使徒的回应及福音的普世性
- 逼迫与使徒的态度
不信的犹太人挑唆权贵逼迫保罗和巴拿巴,将他们赶出境外。使徒未灰心,牢记基督“为我受辱骂是有福的”的教导,“满心喜乐,又被圣灵充满”,暂时离开让当地信徒自行推进圣工。
- 福音普世性的预言应验
何西阿曾预言“素不蒙怜悯的必蒙怜悯”,基督也嘱咐门徒“往普天下去,使万民作我的门徒”,保罗向外邦人的布道正应验了这些预言,使外邦人“靠着基督的血得亲近”,成为“上帝家里的人”。
教训
- 圣灵的能力是战胜属灵仇敌的关键
保罗面对以吕马的抵挡时,“被圣灵充满”斥责仇敌,使神迹发生,方伯因而归信。这表明:传福音时虽遇撒但攻击,但依靠圣灵的能力就能得胜,无需惧怕外在反对势力。
- 艰难环境是信心与品格的试炼场
马可因无法忍受布道的艰苦而退缩,而保罗和巴拿巴在困难中坚守使命。这提醒我们:信仰的成熟需在逆境中成就,逃避试炼会错失成长,唯有靠信心忍耐,才能成为“十字架的精兵”。
- 福音具有普世性,超越种族与身份界限
保罗在犹太人拒绝后转向外邦人,外邦人因福音欢喜信靠,应验了“上帝的道要传给万民”的应许。这表明:救恩不是某一民族的特权,而是为“一切相信的人”预备的,信徒应摒弃偏见,向所有灵魂传讲福音。
- 对他人的软弱应持包容与转化的爱心
巴拿巴对马可的宽容与培养,最终使马可成为有用的工人。这启示我们:面对他人的过失,不应轻易弃绝,而应以爱心包容、耐心引导,相信上帝能改变人心,使人在失败后重新得力。
- 逼迫不能阻挡福音传播,反显信仰的价值
保罗和巴拿巴被赶出后,福音仍传遍那一带地方,他们也因“为基督受辱”而喜乐。这说明:逼迫是福音传播的必经之路,信徒若因信仰受逼迫,应视为“有福的”,因为这显明与基督的联合,天上的赏赐是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