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10.40
主要教训
- 福音传播应突破地域与文化局限:早期教会在福音传播过程中,逐渐打破犹太文化的束缚,将福音推广到外邦人中,这表明福音是面向全人类的,不应被特定的地域、文化或习俗所限制。
- 信仰实践需避免形式主义:犹太律法中的一些形式化规定,若被过度强调而忽略信仰的本质,会成为福音传播的阻碍。信仰的核心在于内心的真诚与对上帝的信靠,而非刻板遵守外在仪式。
- 圣灵引导是教会前行的关键:在面对福音传播中的各种争议和问题时,圣灵的引导起着决定性作用。教会应依靠圣灵,寻求上帝的旨意,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分歧,推动福音事业的发展。
- 包容与接纳是教会的重要品质:外邦信徒加入教会后,早期教会通过讨论和决议,避免了用犹太律法的严苛要求束缚他们,体现了教会应有的包容与接纳,这种品质有助于教会的团结和福音的广传。
大纲
(一)福音向外邦传播的背景与契机
- 犹太人与外邦人的隔阂: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文化、宗教和社会隔阂。犹太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,对外邦人持有偏见,这种隔阂给福音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障碍。
- 彼得的经历与转变:彼得在异象中得到上帝的启示,明白外邦人也能领受福音。他前往哥尼流家,向外邦人传讲耶稣基督的救恩,哥尼流等人接受福音并受圣灵充满,这一事件打破了彼得对於外邦人的固有观念,成为福音向外邦传播的重要契机。
- 安提阿教会的兴起:安提阿成为福音向外邦人传播的重要中心,许多外邦人在那里接受了耶稣基督。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教会工作,推动了福音在当地外邦人中的传播,使安提阿教会成为早期基督教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(二)福音传播中的争议与问题
- 割礼与律法的争议:一些犹太信徒坚持认为,外邦人要成为基督徒,必须接受割礼并遵守犹太律法。这一观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议,因为它给外邦信徒带来了沉重的负担,也与福音的核心教义相冲突。
- 使徒大会的召开:为了解决割礼与律法的争议,使徒和长老在耶路撒冷召开了大会。会上,彼得、保罗、巴拿巴等人分享了外邦人接受福音并被圣灵充满的见证,最终大会作出决议,对外邦信徒不强制要求接受割礼和遵守全部犹太律法,只要求他们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。
- 决议的传达与执行:使徒大会的决议被传达给各地的教会,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执行。这一决议消除了福音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障碍,促进了基督教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中的传播。
(三)保罗的宣教工作
- 保罗的蒙召与准备: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法利赛人,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耶稣基督后,他的生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。他接受了上帝的呼召,成为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,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,开始了他的宣教之旅。
- 第一次宣教旅程:保罗与巴拿巴从安提阿出发,经过塞浦路斯、小亚细亚等地,在各地传讲福音,建立教会。他们在宣教过程中,面对了各种困难和反对,但依靠上帝的力量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
- 第二次宣教旅程:保罗与西拉等人继续宣教工作,他们穿越小亚细亚,进入欧洲,在马其顿、希腊等地建立了许多教会。这次宣教旅程进一步扩大了福音的传播范围,使基督教在欧洲扎下了根。
- 第三次宣教旅程:保罗再次前往小亚细亚和希腊等地,坚固各地教会的信心,解决教会中存在的问题。他在宣教过程中,多次遭遇危险和迫害,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使命,为福音的传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