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10.274

教训

  1. 上帝能彻底翻转人心,甚至使用逼迫者成为福音使者

    扫罗曾是“逼迫教会的”,因“热心”而残害信徒,却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复活的基督,从“迫害者”转变为“福音的大能工具”。这显明上帝的恩典远超人的过犯,祂能突破最坚硬的心防,使“拆毁者”成为“建造者”。正如经中所言,基督称扫罗为“我所拣选的器皿”,要在外邦人、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扬祂的名,证明上帝的拣选不受限于过去的行为,而在于祂的主权与恩典。

  2. 属灵的盲目往往源于偏见与自义,唯有基督的光照能使人醒悟

    扫罗曾“就律法上的义说,无可指摘”,却因固守犹太传统和对祭司的盲从,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,甚至逼迫祂的门徒。直到基督亲自向他显现,“从天发光,比日头还亮”,他才看清自己的“无知与错谬”。这警示信徒:自义与偏见会蒙蔽属灵的眼睛,唯有谦卑来到基督面前,接受祂的光照,才能认识真理——正如扫罗在失明三日的自省中,才明白圣经预言指向耶稣,承认自己的不配。

  3. 顺服上帝的旨意常需放下个人判断,即使面对看似矛盾的呼召

    亚拿尼亚接到去帮助“苦害圣徒”的扫罗的命令时,因恐惧而提出异议,但最终选择顺服:“你只管去”。他的顺服成为扫罗得医治、被圣灵充满的关键。这表明:上帝的计划往往超越人的理解,信徒需凭信心顺服,即使面对看似危险或不合理的呼召,也当相信“祂的筹算必立定”。

  4. 教会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,个人信仰需与教会共同体相连

    基督没有直接向扫罗启示使命,而是让他“进城去,你所当作的事,必有人告诉你”,最终通过门徒亚拿尼亚使他得见光明、领受圣灵。这显明:教会不是可有可无的,而是基督设立的“传达真光的媒介”,个人信仰的成长离不开与教会的联结,正如扫罗通过与信徒的相交,才完成从悔改到归入信仰共同体的过程。

  5. 真正的悔改包含深刻的自省、认罪与对基督的全然委身

    扫罗在失明的三日中“不吃不喝”,反思自己迫害信徒的罪行,“以小孩子般的谦卑”跪在上帝面前,承认自己的不配,恳求救主的赦免。这种悔改不是表面的懊悔,而是生命的彻底转向——他从前“以认识基督为有损”,如今“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”(腓3:7-8),甘愿为基督放下一切。

纲要

(一)扫罗的背景与逼迫行为

  1. 扫罗的身份与属灵状态
  2. 对教会的残酷逼迫

(二)大马士革路上的转变

  1. 基督的显现与光照
  2. 扫罗的反应与悔改

(三)悔改中的自省与上帝的预备

  1. 三日的自省与祷告
  2. 亚拿尼亚的顺服与使命

(四)归入信仰共同体与属灵意义

  1. 扫罗的归信与受洗
  2. 事件的核心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