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10.21
本课主要教训
- 上帝拣选的标准超越世俗:基督未选择犹太公会的学者、辩士或罗马权贵,而是拣选卑微、无学识的人担当传播真理的重任,表明福音的传播不靠人的能力或智慧,而靠上帝的大能,谦卑顺服比世俗地位更重要。
- 团结是教会的核心力量:使徒们性格、生活习惯各异,却需在感情、思想和行动上团结一致。这种团结能彰显上帝的爱与差遣,是基督恒切祈求的目标,也是教会完成使命的关键。
- 福音具有普世性:上帝的国没有疆域界限、阶级划分和贵贱区别,使徒的使命是将救恩信息传给全人类,打破犹太人与外邦人的隔阂,让所有渴慕真理的人都能领受福音。
- 面对试炼需依靠基督的应许:基督预先告知门徒会遭遇逼迫、苦难甚至死亡,但也应许赐下平安与圣灵的能力,鼓励他们靠基督得胜世界,在试炼中坚守信心,不灰心丧胆。
- 信徒能在圣灵大能下成就更大工作:基督应许信祂的人会作比祂更大的事(指工作范围更广),只要依靠从父而来的真理圣灵,就能在救人工作上与上帝同工,使更多人悔改归向真理。
纲要
(一)使徒的拣选与使命起源
- 拣选的对象与标准
- 基督未拣选犹太公会学者、辩士或罗马有权势者,而是选择卑微、无学识的人。
- 目的是让福音靠上帝的大能而非人的能力或智慧传开。
- 训练与预备过程
- 使徒在基督门下受教三年半,通过日常同行共话、观察基督的言行(教导劳苦担重担的人、医治患病遭难的人等)接受训练。
- 基督带他们周游各城各乡,让他们亲睹自己在各种境遇中的生活,学习传道方式。
- 设立使徒的意义
- 是基督组织教会的第一个步骤,使教会能在祂离世后继续推进地上圣工。
- 经文中记载:“耶稣上了山,随自己的意思叫人来,他们便来到祂那里。祂就设立十二个人,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,也要差他们去传道”(可3:13-14)。
(二)使徒的重要地位与见证使命
- 使徒的属灵地位
- 是人类有史以来能担任的最重要职分,职分仅次于基督,要在救人工作上与上帝同工。
- 如同古时十二先祖代表以色列人,十二使徒作为新约教会的代表。
- 见证的内容与方式
- 出去作基督的见证人,宣讲在基督身上所看见、听见的事。
- 上帝和众天使欢喜观看这一幕,因天庭的光将借他们照耀人间,他们的见证将世代相传直到末时。
(三)福音的普世性与打破隔阂
- 基督的示范
- 基督在地上传道时已开始拆毁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隔墙,不顾法利赛式偏见,与撒玛利亚人来往、同住同吃、在其街市教训人。
- 向门徒启示的真理
- 外邦人与犹太人“在基督耶稣里,借着福音,得以同为后嗣,同蒙应许”(弗2:14;3:6)。
- 通过报赏迦百农百夫长的信心、向叙加居民宣讲福音、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等事例,让门徒明白许多他们认为不配领受救恩的人渴慕真理之光。
- 最终使命的明确
- 上帝“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,住在全地上”,使徒必须到世界各国,将救主慈爱的信息传给一切人类(徒17:26-27)。
(四)使徒的团结与成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