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10.181

教训

  1. 顺从上帝高于顺从人,是信仰的核心原则

    彼得面对犹太公会的质问时明确宣告:“顺从上帝,不顺从人,是应当的。”这一原则贯穿早期教会的见证:即使面临监禁、鞭打和死亡威胁,门徒仍坚持奉耶稣的名宣讲真理。这启示信徒:当世俗权威与上帝的命令冲突时,需以信仰为终极准则,不因压力妥协——正如天使释放门徒后,他们立刻“进殿里去教训人”,将上帝的命令置于公会禁令之上。

  2. 属灵的胜利不依赖属世力量,而在于上帝的同在

    门徒是“卑微的人,没有财富和势力”,唯一的武器是“上帝的道”,却能“震撼全世界”。他们的神迹奇事(如彼得的影子医病)、被囚后天使的拯救,均显明“上帝的能力必与信靠祂的人同在”。这警示信徒:不要羡慕属世的权势,而要依靠圣灵的能力——正如经文中“依靠耶和华的人,好像锡安山,永不动摇”。

  3. 逼迫是信仰的试炼,也是见证的机会

    基督早已预言门徒会“被交给公会”“受逼迫”,但应许“我必与你们同在”。早期门徒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”而欢喜,他们的逼迫反而使福音更广泛传播。这教导信徒:逼迫不是信仰的失败,而是彰显基督得胜的机会——正如“辱骂和逼迫不能使人与基督的爱隔绝”,反而让人更深经历祂的同在。

  4. 真理的存亡在于上帝,而非人的反对或支持

    迦玛列提醒公会:“若是出于人,必要败坏;若是出于上帝,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。”这一智慧适用于所有时代:真理若源于上帝,无论遭遇多少反对(如撒都该人、法利赛人的压制),终将得胜;若出于人的虚谎,终将归于无有。信徒应专注于传讲真理,而非担忧反对势力的强大。

  5. 信仰的平安源于对基督得胜的信靠,而非环境的顺遂

    基督所留的“平安”并非“迎合世俗的平安”,而是“在纷乱中仍能坚定”的内在确据。门徒在被鞭打、威胁后仍“心里欢喜”,因他们深知“基督已经胜了世界”。这启示信徒:真正的平安不在于没有苦难,而在于确信“那在我们里面的,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”,即使面对冲突,也能靠着基督的应许不胆怯。

大纲

(一)门徒在耶路撒冷的勇敢见证与果效

  1. 见证的内容与能力
  2. 引发的反对与原因

(二)上帝的干预与门徒的顺服

  1. 天使的拯救与命令
  2. 公会的震惊与捉拿

(三)犹太公会的审问与门徒的辩护

  1. 公会的指控与彼得的回应
  2. 公会的愤怒与迦玛列的干预

(四)审问的结果与门徒的持续见证

  1. 公会的处置与门徒的反应
  2. 基督的应许与信仰的本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