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55.351
围绕公开布道中的特别呼吁展开,记录了1868年至1909年间在巴特尔克里克、泰塔巴瓦西、瑞士、挪威、澳大利亚、旧金山等多地的布道活动。布道者常以圣经内容(如《彼得后书》《约翰福音》)为基础,强调亚当堕落的后果与基督的救赎,呼吁人们完全献身于上帝、挣脱撒旦束缚、悔改离罪;通过号召愿意侍奉主的人到前面来或站起来表明决心,会众有积极回应,包括13人、三四十人、近两百人等不同规模的响应,伴随见证、祷告等行为,体现了信仰布道中呼吁与回应的互动。

| 时间 | 地点 | 布道核心 | 特别呼吁 | 会众回应 | 记录来源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1873年6月9日 | 巴特尔克里克 | 从《彼得后书》讲道,内容坦率 | 邀请希望成为基督徒的人到前面来 | 约三四十人安静上前坐前排,作者与他们谈完全顺服上帝并祷告;多人站起来示意愿意受洗 | 《日记》 |
| 1885年11月22日 | 瑞士巴塞尔 | 未明确提及具体经文,强调更高信仰标准 | 呼召愿意付出诚恳努力达到更高标准的人站起来 | 众人都站起来 | 《日记》 |
| 1886年10月 | 挪威克里斯蒂安娜(奥斯陆) | 强调作上帝的儿女需彻底改变,力陈悔改、认罪、离弃罪恶的必要 | 呼召愿意立志站在主这边的人到前头来 | 许多人响应,部分人虔诚认罪并作诚恳见证 | 《评论与通讯》 |
| 1887年2月20日 | 瑞士巴塞尔 | 安息日下午的见证会,主的赐福降临,会堂满座 | 邀请希望上帝的仆人为其祷告的人(包括冷淡退后、想重归主怀者)到前头来 | 前面椅子坐满,全体会众起身前行,后按建议原地寻求主;人们接二连三作见证,聚会从14点持续到17点,以恳切祷告结束 | 《日记》 |
| 1890年11月9日 | 弗吉尼亚州斯坦利 | 从《约翰福音》17章3节讲道,主赐圣灵 | 呼召想要更恳切寻求主、完全献给主的人到前面来 | 起初无人动,后许多人上前作认罪见证,众人祷告时心灵破碎、哭泣认罪 | 《日记》 |
| 1895年7月 | 澳大利亚 | 从《彼得后书》第一章讲上帝恩典的价值,圣灵帮助下清晰有力讲道 | 邀请渴望完全献给主、需要代祷的人上前或示意 | 约30人上前,包括两位F弟兄的妻子(首次表明渴望亲近上帝);聚会后多人挤到讲台求祷告,其中F姐妹的母亲(曾坚决反对,威胁女儿)也拥护真理 | 《评论与通讯》 |
| 1896年 | 阿什菲尔德教会 | 未明确经文,聚焦献给上帝、全心侍奉 | 邀请想以神圣约定献给上帝、全心侍奉的人站起来 | 会堂满座,几乎所有人站起来,包括相当多非复临信徒 | 《文稿》第30号 |
问题:公开布道中的“特别呼吁”主要包含哪些核心诉求?
答案:核心诉求包括:劝人完全献身于上帝(魂、身子、灵全然成圣);呼吁人们挣脱撒旦的束缚,从当下开始侍奉上帝;强调深刻悔改、认罪和离弃罪恶的必要性;号召众人立志站在主这边,付出诚恳努力达到更高的信仰标准;鼓励未预备好的人寻求上帝,以及渴望受洗、需要代祷的人主动回应。
问题:会众对“特别呼吁”的回应有哪些共同特点?不同回应中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差异?
答案:共同特点:均有数量不等的人响应(从13人到近200人);回应时多伴随作见证、认罪、祷告等行为;多数人表现出心灵感动(如流泪、激动)。
差异:响应方式不同,有的安静上前就坐,有的热烈站起来;涉及人群不同,包括普通会众、律师、曾反对信仰的人、非复临信徒、学生等;规模差异大,小到十余人,大到近两百人或全会众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