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555.169
本章核心阐述惟有靠基督得救,强调行将灭亡的罪人需悔改、凭信心接受基督的救赎(祂来是召罪人,可 2:17),通过与基督建立真实的生命联合(如葡萄树与枝子,约 15:4-5)得能力并结出果子;警示需警惕自满和 “一次得救永远得救” 的错误观念(彼得因自恃跌倒为鉴),强调得救是持续过程,需每日依靠基督,通过恳切祈祷和不懈努力保持与祂的联合,忍耐到底才能得救。
思维导图:

大纲总结:
- 得救的核心:惟有依靠基督
- 基督的使命:基督来不是召义人,而是召罪人(可 2:17),祂在髑髅地十字架上的牺牲为罪人提供救赎,罪人可凭信心立即接受祂的赦免,无需耽延。
- 得救的表现:凡悔改罪、接受上帝儿子生命恩赐的人,会成为上帝的儿女,在试探和试炼中靠基督的恩典得胜,因基督能拯救到底(《信息选粹》卷一 321)。
- 生命的根基:在基督里的生活是安静且坚定的信靠,希望不在自己,而在基督 —— 人的软弱连结于祂的刚强,愚昧连结于祂的智慧(《拾级就主》70-72)。
- 与基督联合的本质:葡萄树与枝子的比喻
- 彼得的教训:警惕自满与自恃
- 彼得跌倒的原因:自恃之心使他相信自己已得救,逐渐堕落至否认主,这种骄傲自满是最得罪上帝、危害最大的罪(《基督比喻实训》154,155)。
- 警示意义:任何人不可断言自己已得救而停止警醒、祈祷和追求,“自己以为站得稳的,需要谨慎,免得跌倒”(林前 10:12),唯一保障是始终依靠基督,而非自己。
- 避免错误观念:拒绝 “一次得救永远得救”
- 错误的危害:认为 “一次得救就永远得救” 会使人安于现状,不再进步,忽视每日的悔改和依靠,最终可能如彼得般跌倒。
- 真理的教导:得救是持续的过程,“只有忍耐到底的人才能得救”(《信息选粹》卷一 313-315),基督徒需 “天天死”(林前 15:31),每日依靠基督成长。
- 保持与基督联合的方法
- 建立联合:需通过个人信心,表现为最高的选择、完全的信靠、美满的献身,意愿顺服神圣旨意,感情、兴趣与基督国度休戚相关。
- 维持联合:需恳切祈祷和不懈努力,抵挡骄傲、自私、虚荣等罪,靠着基督的恩典,以勇气、信心和警醒取得胜利(《证言》卷五 228-231)。
关键问题:
- 问题:本章强调 “惟有靠基督得救”,具体而言,罪人如何才能借着基督得救?答案:罪人需先悔改自己的罪,认识到自己是失丧的罪人;再凭信心接受基督的救赎 —— 相信祂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为自己付上罪价,祂的死而复活能使自己称义;并通过与基督建立生命的联合(如枝子常在葡萄树中),持续依靠祂的能力得胜罪恶,结出义果,忍耐到底。
- 问题:如何理解 “基督是葡萄树,信徒是枝子” 这一比喻?它对信徒的生活有何指导意义?答案:这一比喻表明信徒与基督的关系是生命性的连结 —— 基督是生命的源头,信徒需 “常在祂里面” 才能获得生命能力并结果子,离了祂就无法成就任何属灵的事。指导意义在于:信徒需通过个人信心建立与基督的真实联合,顺服上帝的修剪(试炼与管教),持续从基督吸收生命营养;同时要警惕虚假联合(仅表面信靠),需以结出义果证明与基督的生命连结。
- 问题:本章为何反对 “一次得救,永远得救” 的观念?其依据是什么?答案:反对的原因是这种观念会使人产生自满自恃之心,停止警醒、祈祷和追求进步,忽视持续依靠基督的必要性,正如彼得因自恃而跌倒。依据包括:圣经中 “只有忍耐到底的人才能得救” 的教导;使徒保罗 “我是天天死” 的见证,表明悔改是每日的经验;以及彼得的教训 —— 即使诚恳悔改的人,若不持续定睛耶稣,也可能因依赖自己而沦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