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ext.egwwritings.org/read/14492.174
《第08章 逾越节》
一、详细大纲
(一)逾越节的背景与意义
- 节期的基本信息
- 犹太人三大节期之一(另为五旬节、住棚节),要求所有男丁到耶路撒冷朝拜上帝,是守节人数最多的节期,散居各国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的敬拜者都会参与。
- 时间在公历3月底或4月初,正值春季,沿途有以色列历史胜迹,旅客常结队而行,以歌唱、讲述上帝神迹消遣。
- 逾越节的起源与象征
- 起源于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的最后一夜:上帝击杀埃及人长子前,吩咐以色列人用羔羊血涂门框门楣,以火烤羔羊与无酵饼、苦菜同吃,标志着从埃及得解放,成为独立民族。
- 象征意义:以色列人出埃及预表罪人得救赎,被杀的羔羊、无酵饼、初熟的果子均预表救主基督。
- 耶稣参与逾越节的背景
- 犹太风俗中,12岁是儿童与青年的分界,称为“律法之子”“上帝的儿子”,需参与宗教节期。耶稣12岁时,约瑟和马利亚按规矩带祂赴耶路撒冷守逾越节。
(二)耶稣在圣殿的经历
- 留在圣殿的缘由
- 耶稣首次看到圣殿,被祭司的崇事、祭牲、香坛烟云等逾越节仪式触动,逐渐明白其中与自己使命相关的意义,因专注默想而留在圣殿,未随父母离开。
- 与拉比的互动
- 耶稣进入圣殿旁的宗教学校,坐在拉比脚前聆听教训,以求知态度询问关于弥赛亚的预言,尤其关注以赛亚所指“上帝羔羊受苦受死”的经文。
- 拉比反问时,耶稣以谦卑态度背诵圣经,阐释其深奥意义,远超拉比的认知,使他们惊奇。拉比希望收祂为学生,按其方式培养,但未接受耶稣所指的真理核心。
- 耶稣的身份宣告
- 耶稣的话语隐含对弥赛亚使命的理解,虽未直接宣告身份,但通过对经文的独特阐释,显明祂对自身与上帝关系的认知。
(三)父母的寻找与耶稣的回应
- 寻找过程的焦虑
- 约瑟和马利亚离城时因人群混乱未察觉耶稣不在,傍晚休息时发现祂失踪,在同伴中寻找无果,回忆希律曾图谋杀害祂,心生恐惧,返回耶路撒冷寻找。
- 次日在圣殿的宗教学校中找到耶稣,听见祂与拉比的谈话,既欣喜又带着忧伤和焦急。
- 母子对话与意义
- 马利亚责备耶稣:“我儿,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?看哪,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。”
- 耶稣回应:“为什么找我呢?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?” 祂举手指天,脸上闪射神性光辉,首次显明对自身与上帝关系的理解。
- 后续的顺服
- 约瑟和马利亚虽不完全明白耶稣的话,但被其言语触动。耶稣随他们返回拿撒勒,继续履行家庭义务,隐藏使命奥秘,等候指定时刻,长达十八年。
(四)事件的深层启示
- 对约瑟和马利亚的教训
- 他们因疏忽丢失耶稣,反映出对所受托付(照顾上帝之子)的神圣意义认识不足,耶稣的温和责备提醒他们重视这一使命。
- 对世人的警示
- 如同约瑟和马利亚因世俗交际忽略耶稣,世人也可能因无谓闲谈、疏忽祷告而失去与救主的同在,需费心寻求才能重拾平安。
- 参加宗教聚会后若忽略默想、警醒和祈祷,会失去福惠,甚至与上帝隔绝,却误以为是上帝严厉。
二、教训
(一)关于宗教节期的本质